成立于2003年,企业驻场式咨询模式开创者
专家热线:139 2212 9159
400 991 0880

管理自修之道

发布时间:2018-09-14     浏览量:3911    来源:正睿咨询
【摘要】:财富只是一个流量而已,再多的钱也只是一个流动的过程罢了,人民币是人民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没有困难的,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关健在于是否养成了成功的习惯,还是遇难而退失败的习惯。

  1、成大事者要过两道关:财富关和困难关。

  财富只是一个流量而已,再多的钱也只是一个流动的过程罢了,人民币是人民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没有困难的,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关健在于是否养成了成功的习惯,还是遇难而退失败的习惯。

  2、做大事者,信念是关键。

  美国总统林肯说过:“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也是这样,他的成就决不会超过自己的信念。”什么叫信念?坚守一个念头、坚信一个结果、坚持一个动作、坚定一个方向。成大事者都有伟大的梦想和坚定的信念。

  3、信念是在自我激励中生根发芽。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经讲到“在荆棘道路上,惟有信念和忍耐能开辟出康庄大道。”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坚定信念,一个组织也要有自己的坚定信念。企业信念是企业精神文化的主要来源,企业老板和管理者是企业信念的发动机。

  4、 一个人成功的大与小,取决于解决问题的多与少。

  前进的道路都会面临很多困难,困难没有解决就会原地踏步;困难解决了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企业如人,企业的发展要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积极面对问题,那是进步的开始;我们要是回避问题,那是退步的起因。任何人都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成长进步,一个人解决的问题越多成就越大。

  5、失败不可怕,不总结的失败才可怕。

  任何的成功和失败都不是偶然的,里面有很多必然的因素存在。失败有失败的原因,成功有成功的理由。反思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这样才会有不断的进步。

  6、企业老板不一定等于“企业家”。

  企业家是集各种能力和角色于一身,不仅是企业家、管理者、经营者、实践者,也是充满社会责任感、时代使命感,也是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梦想家……所以,作为企业家实属不易,他们所从事的是几乎是世界上最辛苦也是最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企业家被抬到了很高的位置,这是时代之幸,民族之幸,国家之幸。企业家是出类拔萃的一批人,是时代商海的弄潮儿。他们为这个世界的文明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应该受到这个时代的尊重。

  7、领导者一定要实事求是,正确的决策一定来源于对事实真相的了解。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所在,也是中国近代革命和当代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法宝。用事实说话,说出的话做出的事情才能彰显正气,才会有力量,才会有生命力。不了解事实的想法,观点往往就是妄想;不基于事实的判断,结论往往都是武断;不围绕事实的讨论,结果往往是无聊的争论。

  8、管理是实践,而不是在办公室里“坐而论道”,符合逻辑的事情但不一定符合现实。管理不是懂与不懂,知与不知的事情,管理是如何产生效益的问题。任何的管理理论只能是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

  企业管理是一门实践的科学,“坐而论道”可能会错失良机,让事情变得复杂,脱离实际。认识真理,只有在行动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一步步地完善。唯有如此,才是正道。毛泽东在《实践论》中也得出结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9、道是行,不是说。很多人总是“坐而论道”而缺乏实际行动。

  何为“道”?“道”字,一“首”一“辶”,“首”即为头脑,“辶”即为走,意思是,既要有头脑,也要有行动。得道,就是头脑清醒地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10、知识就是见识,最好的学习来自实践。

  知识从哪里来?来自于一个人的见识。最好的学习就是实践,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是“干中学”、“学中干”,因为学习是一个终生都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个会学习、勤实践的人才能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能力和价值。

  11、管理者不要听一个人说了什么,而要看他实际做了什么。

  “说”和“做”是两个层面的事,说到不一定做到。下属承诺的不会产生效果,只有行动才会产生结果。所以,管理者要关注下属的言行,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下属的行为及业绩。

  12、领导要注重打造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也就是影响力。管理的本质就是能否影响别人,让他人放弃自己的想法首先是对你的认同与接受。

  领导者有领导魅力就会有更大的影响力,就会更容易取得员工的认同,管理起来也会更加有效。领导魅力不是天生具备的,是管理者在漫长的管理过程中积累修炼出来的。举个例子,2004年柳传志辞去联想集团董事长职务。2009年9月当联想面临巨大危机时他又重新出任联想集团董事长。当时联想集团上至高层下至员工,只要看到柳传志出现在公司就会感觉到很有信心和力量,从而全员上下齐心协力很快安然度过危机,这就是领导魅力的力量。

  13、管理者,公平是第一位,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建立在不公平的基础上可以长期合作下去。

  人性对公平正义的呼唤永远存在,公道自在人心。温家宝曾说过,“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要注明出处,何时何地说过,否则请删除]公平是社会良性运转的法则,作为企业家应该以身作则,并且要在企业里树立正气。在任何企业里,不是正风压倒歪风,就是歪风压倒正风,一家蕴含正气的企业,才会有良好的秩序和发展前景。

  14、“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正人先正己,领导要严格要求自已。

  只有相对公正的人才会对人和事做出相对公正的评价和判断。如果管理者本人就是歪曲的,那么他看待世上的很多人和事物也必定是歪曲的。所以,领导者要想做到相对公正的评价一个人和一件事,首先就要修炼自己的有一颗公正的心。

  15、领导者为人要正派,你的行为是别人来把关的,别人信不信任你,就取决于你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值不值得信任。谁都信赖君子,谁都不信赖小人。

  企业必须树立正派的文化理念,因为企业的行为要消费者、上下游产业链以及整个社会来把关。领导者必须心正、身正、言正、行正。很多领导者不知道其中的重要性,很不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结果就会在企业里造成不好的影响。有些领导者,自己都心术不正,却要求下属为人正直,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16、看管理能力,看境界,境界的核心是“正”。

  管理能力不仅是方法、技巧问题,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和境界的问题。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和境界主要体现在管理者是否有“正气”。一个心术不正的人一定做不好管理。

  17、人性都有两面性:自私性和公正性。当事情与自己有关时,自私性的一面可能会暴露出来;当事情与自己无关时,公正性的一面可能又会展现出来。如何看待人的自私性?自私性包括正当的和不正当的。

  管理必须公正面对利益问题,利益与人性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谈利益就必须了解人性。管理的主题就是要“抑恶扬善”,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把人不正当、自私性的一面抑制住,把人公正性的一面激发出来。管理说到底就是人性善与恶的较量,当“善”的力量超过“恶”的力量时,说明这家企业的管理就是有希望的;当“恶”的力量超过“善”的力量时,说明这家企业的管理是存在很大问题的。

  18、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一个“正”字,何为“正”?正就是公正、正确、正义、正直等,正就是不偏不倚、一视同仁、公正无私。

  为人要正派,你的行为是由别人来评判的,别人信不信任你,取决于你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值不值得信任。谁都不信赖小人,谁都信赖君子。企业管理者要正派,企业的行为要让消费者、上下游产业链以及整个社会来评判。

  19、领导的两项修炼:公正心、仁爱心。

  人如果不具备公正心,就无法做到客观,客观是看清一切事物的本源。人如果没有仁爱心就是魔鬼,一个人可能拒绝另一个人爱他的方式,但绝对不会拒绝爱的本身。

  20、心底无私天地宽,与人为善,以不变应万变。

  《吕氏春秋》云:“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人要放宽心量,效法天地、日月和四时,去除私心。一个人只要心底无私、与人为善,生命就有了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因为一个人的心公正无私,周围的一切也显得格外美丽;因为一个人内心满怀慈悲,也就会为身边乃至世间所有的人带来光明!

  21、正是一切能量的来源,“无我”是人类的最高境界。

  一个人只要内心充满正气就会带来很多正能量,管理者内心“正”才可以源源不断生发出很多的管理智慧。正就是公正客观,不偏不倚,不要有“我”的偏执。只有跳出个人之小我的局限,谋求共赢之道才会成就大我。

  22、一切果,皆有因;一切因,皆为我。

  因果律是指所有事物之间最重要、最直接的关系,表示任何一种现象或事物都必然有其原因,即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之意。一个人所有的行为都会对应产生相应的结果,当然这个结果除了主观因素也会有客观因素。一个有承担精神、善于学习进步的人会首先从自身方面找问题。

  23、自变才能他变。改变别人容易,改变自己困难。管好自己比管理别人更重要。

  一个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改变自己是最困难的。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和员工一定是一名很好的自我管理者。特别是管理者,要以身作则严格自律,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下属。

  24、改变别人先从改变自己开始,“行有不得,反求诸已”。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变人先变己,求人不如求己。领导者要着重在自身上下功夫。

  25、不要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自变才能他变;“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这个社会是不断变化的社会,面对这个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的社会,我们只能随机应变。被动的改变是我们因人因事碰壁或教训之后的改变。如果我们不改变,将重复同样的错误,将永远碰壁和吃苦头。这是因果的规律。我们种的是什么,收的就是什么,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说出的每一句话,做出的每一个动作,都对应着一个必然的结果。改变结果之前,必须改变自己的因。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不思改变,永远不得。每一个改变的因,必然对应一个改变的果。

  26、内求是进步的开始,外求是退步的起源。

  内求就是从自身出发反思问题原因,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内求改变自己才会进步;外求就是把责任推向了客观外部,这样产生的就是借口、理由。

  27、作品即人品。一个人所做的每件事都是个人品牌输出的过程。

  众所周知,企业和产品都有它的品牌,品牌影响力越大,说明市场认可度越高,越能给消费者带来价值。市场上品牌价值是可以量化的。作为一个无形的资产,品牌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是公司长年累月努力经营积累的结果。同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品牌,但品牌的价值却大不相同。品牌对个人的影响非常大,我们常说某些人“德高望重”。其实,“德高望重”即指个人品牌价值高。个人品牌价值的高低,这既是个人通过自己的成绩长期积累的过程,同时又会深刻影响一个人的人生发展。

  28、中西方文化的最大差异是:西方人以爱己为行事准则,中国人以爱人为最大的爱己。什么是善?自利而利他就是善。

  东西方的文化差异非常大,西方强调个人英雄主义,个人先于集体国家;东方文化强调集体主义,集体国家先于个人。但是,全世界对善的定义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实现善的途径不一样,但是我们认为利人利己才是真善。

  29、人类智慧不是“有我”而是“无我”。

  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我”,有我就有欲望,善恶之分也不过“欲望”二字,无欲则善,有欲则恶。“无我”方才了解事物本相,人本来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本来就没有我,这才是最原始的“我”。

  30、“欲”字是欠和谷的组合,谷就是深渊。

  所谓“欲壑难填”就是指一个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难以满足。欲,从谷从欠。清代著名经学家段玉裁先生说: “感於物而动,性之欲也。欲而当於理,则为天理。欲而不当於理,则为人欲。欲求适可斯已矣,非欲之外有理也。”领导者要克制自身的欲望,否则会走向深渊。

  31、善恶就在起心动念之间。

  人每天会产生无数个念头,人的每次起心动念都可能会产生相应的行为,行为会带来一定的结果。自私自利的念头会产生自私自利的行为最终带来相应的结果,反之亦然。

  32、无所求,也就是无所缺;无我,无私,才是真人。

  一个人如果有了过多的需求和欲望就容易造成痛苦和忧虑。太多的自私和欲望会蒙蔽人的双眼,让人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只有摆脱主观尽量客观才会做出正确的判断。

  33、不断地增加“知见”,一个人的心若蒙上了灰尘,这样就更加不容易有“真见”。

  “知见”为佛教语,知为意识,见为眼识,意谓识别事理﹑判断疑难。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耳闻目视会得出各种各样的经验和见解。每个人的经验和见解对自己的判断会有影响并有一定的主观局限性。

  34、修行先修心,修心的秘诀在于:发羞耻心;发敬畏心;发勇猛心。

  一个人的内心是什么样子决定了这个人的行为是什么样子,所以管理者要守护自己的内心,不要让自己的内心染上尘埃。修心的秘诀在于生发羞耻心、敬畏心和勇猛心。所谓的生发就是生生不息的成长和发展,永不止息。

  35、人有两个老师:导师和戒师。

  导师是指对学生的专业进行指导的老师;戒师是对学生进行戒规戒律教育的老师。任何人的成长进步都离不开老师的智慧教导,在自己的人生成长和事业的关键时期,都要知道自己能做或应该做什么,不能或不应该做什么等。

  36、学习能力是每个职业的必修课,做着一件事就要研究一件事。

  任何一个职业都需要具备学习能力和研究精神,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和深入研究,日积月累才会不断提升进步。一名不懂得学习、研究的员工和管理者是没有职业前途的。

  37、中国企业家要善于从中国历史中参悟经营管理智慧。

  毛泽东熟读《资治通鉴》和历朝历代史书,从这些史书里参悟出中国文化的精髓、国情的特殊性及国人的普遍人性,在此基础上才成就了千秋伟业。[最好不要出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事、话等,建议删除]当代柳传志、史玉柱、宗庆后、任正非等都从毛泽东的著作中悟出了很多经营管理的思想策略,并成功运用于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国企业要想做好管理就要善于从历朝历代的管理中寻找灵感和思路。

  38、实践管理中很多人热衷于“救火”而忽略了“防火”,好的管理是不让错误发生,因为错误一发生就意味着成本,杜绝错误发生的唯一方式就是系统构建企业科学化的管理模式。

  企业每天都会出现很多问题,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在解决问题。但同样是解决问题,不同的管理者解决问题的方式可能大不相同。无论如何,解决问题的方向是不能发生错误的,因为方向一旦错了,就会导致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有时管理者的一些管理动作看似是在解决问题,其实是在制造更多更大的问题,关系在于系统性。企业管理重在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管理模式。

  39、好管理是“防火”而不是“救火”。

  亡羊补牢当然为时未晚,但是损失已经产生了。好管理是避免问题的发生,是让团队一次性把事情做对的结果。

  40、解决问题的高手,往往都是沟通高手,沟通就是达成共识的过程。

  成功人士多是沟通高手,他们说出的话很有分量,掷地有声,因此也很能团结众人聚集在自己的周围。有些人沟通力较弱,结果错失机遇或产生不必要的矛盾。据统计,人际矛盾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沟通的问题。管理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沟通问题,沟通就是为了达成某种共识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41、成功不可以复制,但一定可以借鉴。每家企业的文化、模式等都不同。

  任何一家企业都因为发展阶段、企业文化、团队、产品、模式等的不同有其特殊性,企业成功的模式不可以完全复制,只可以一定程度的借鉴。企业如果盲目模仿、全盘照搬成功企业的管理模式很可能会遭遇很大的发展危机。

  42、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就已经离成功不远了。成功的习惯就是做好一件事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行行出状元。任何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专业和行业壁垒,不是随便任何人可以轻易涉足的。成功的人都是在某一专业和行业有自己的“绝活”,也就是在自己专业和行业的领域具备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如果一个人把某件事情做到了极致,说明这个人具备了成功者应该具备的研究精神和思维,那么他也很容易获得成功。

  43、企业大部分的问题都是企业员工不职业、不专业的问题。

  专业和职业有很大的不同,专业要有专业技能教育和训练,具备从事某一工作的特别技能;职业是指把某一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化目标。两者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精进研究创新等,否则任何专业或职业都面临着退化、落伍或淘汰。

  44、领导者要具备高超的沟通艺术。

  语言是能够产生力量的。通过沟通可以让暴躁的人变得温和,让愤怒的人变得平静,让自卑的人充满信心,让胆怯的人变得满怀激情,让嚣张的人变得和气,让傲慢的人变得谦卑,从俯拾到平视,由平视到仰视……这就是沟通的魅力和艺术。

  45、管理是从了解人性开始。

  管理是跟人打交道,要想做好管理就要关注人、研究人。管理高手都对人性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比较关注和理解员工的真实需求,懂得如何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懂得如何组织员工和企业资源达成组织目标。

  46、看收入不如看能力,看能力不如看业绩,业绩=收入=能力。

  企业里一个人的收入要跟其业绩挂钩,一个人的业绩是其能力的直接表现。企业没有业绩就无法实现市场化生存,管理无业绩就失去了管理的意义和价值,员工不能产生业绩就成了企业要淘汰的“负资产”。企业管理者要树立“业绩为王”、“以业绩去衡量判断人才”的管理文化。

  47、管理不是要求而是教导。

  管理不是要求和命令,领导者要因材施教,让下属做每一件事情都能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48、反应能力是锻炼出来的,是对一件事情的熟悉程度,反应快来源于熟悉。

  谁是世界上反应最快的人?澳大利亚的安东尼·凯利当之无愧拥有这个称号。他不仅能徒手抓住时速330公里的移动物体,还能在一秒内出拳10次。安东尼认为:“反应速度是多项身体素质的综合体现。”反应能力更多的是来自于后天的锻炼,取决于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熟悉程度。

  49、领导者要有锐利的双眼,把事看透把人看明白。

  领导者要有一双犀利的眼睛,能够非常敏锐的发现工作和管理当中的问题并及时改善。领导者的工作核心围绕“人”和“事”而展开,必须能够把事情的本质看透把人的真实需求、意图等看明白,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50、悟透中国的“礼”,就懂得做管理。

  中国企业管理必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并丰富其内涵,中国传统文化崇尚的“仁、义、礼、智、信”对企业管理有很多的启发。中国传统文化尊崇的“礼”字与现代企业管理讲究的“伦理”有异曲同工之妙,“礼”代表着一种礼仪尊重和伦理层级。

  51、沟通的障碍源于以自己的圆心画圆。

  沟通不是自说自话和自以为是,是双方达成共识的过程。沟通中要善于聆听,关注对方的需求,只有找到双方需求的交叉点,在满足别人需求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需求才可以达成共识。

  52、把别人当什么,你就是什么。

  这个世界上真正的聪明人是把别人当聪明人来对待,如果一个人把别人当傻瓜,那么他就是个傻瓜。所以,聪明人在玩着聪明人的游戏,傻瓜在玩着傻瓜的游戏。

  53、学管理学原理,做管理做原则。

  学管理要学原理,把握了原理就等于把握了精髓;学会了原理,方法才会融会贯通。任何管理工具、方法、流程、制度等的背后都是有思想、原理支撑。做管理要做原则,好的管理就是坚持原则,放弃原则就等于放弃了管理的底线和伤害了企业的利益。

  54、服务的价值取决于服务的质量。

  2016年上半年中国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的占比首次超越了第二产业,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国人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其实,对第二产业来讲也涉及到服务问题。服务质量决定了服务价值,而服务价值是一个可以无止境挖掘的过程,服务只有精益求精才会有更大的竞争力和利润空间。

 

免费获取咨询方案

 

上一篇:管理用人之道

下一篇:管理的核心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中洲中心北塔20楼
400-991-0880
zrtg888@163.com

关注正睿官方微信,获取更多企业管理实战经验

预约专家上门诊断服务

正睿咨询官方视频号

金涛说管理视频号

Baidu
map